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[中秋佳话] - 第2页 - 文字人生 - 北京徒步者 - Powered by Discuz!
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
徒步者户外

 找回密码
 注--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楼主: 水上人间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中秋佳话]

[复制链接]
11
发表于 2004-9-24 01:55:26 | 只看该作者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望月怀远

  (张九龄)

  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

  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!

  灭烛怜光满,披衣觉露滋。

  不堪盈手赠,还寝梦佳期。
12
发表于 2004-9-24 04:27:49 | 只看该作者
大家中秋快乐
13
发表于 2004-9-24 20:24:27 | 只看该作者
<><B>宋米芾《中秋登楼望月》</B> </P><>目穷淮海满如银,万道虹光育蚌珍。
天上若无修月户,桂枝撑损向西轮。</P>[em04][em04]
14
发表于 2004-9-24 21:15:54 | 只看该作者
<>中秋 有月饼吃真好!</P>
15
发表于 2004-9-25 01:20:03 | 只看该作者
<>  <b>唐杜甫《八月十五夜月》</b></P><>  满月飞明镜,归心折大刀。</P><>  转蓬行地远,攀桂仰天高。</P><>  水路疑霜雪,林栖见羽毛。</P><>  此时瞻白兔,直欲数秋毫。</P><>  </P><>又过中秋,愿所有的人中秋节快乐</P>
16
发表于 2004-9-25 03:03:58 | 只看该作者
月满西楼

  偶尔听歌,一首月满西楼想到一个女子,明亮的眸子,闪着快乐的轻高,调皮的不屑。
  正对女孩子们的表演,第一排是几个领舞的吧,只是知道跳得很熟练了。姿势柔顺飘逸,配合整体轻微的移动,只看到裙摆碎步,竟似云里匆匆而过的仙子。
  舞场右面最前方的一位女子,专注看那轻盈的舞步时,突然碰到眼里微微的笑意,在动作如波轻摆的同时,微笑在脸庞久久没有散去,刹那似乎看到清高的仙子,若即若离的空间,停滞时光的一刻之间,离我远去不可追的距离,遥望,终于发觉可以为什么而强留住眼神,沉醉一般。
  不一的心情,不一的微笑,可以把感伤的曲子舞得多一分喜悦,倒是那忧伤时节心里的一点感动。
  回到宿舍就下了那一首歌,再回听,将那幅照片作为桌面,不知不觉已经好久。
17
发表于 2004-9-25 22:51:36 | 只看该作者
<><FONT size=4><B><img src="http://www.gkzx.cn/web/dl/images/2anibird1.gif">月亮诗<img src="http://www.gkzx.cn/web/dl/images/2anibird1.gif"></B></FONT> <DIV align=center><TABLE border=0 cellPadding=0 width="66%"><TR><TD width="100%"><FONT size=2>1、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 李白
2、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 李白
3、月下飞天镜,云生结海楼。 李白
4、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。 李白
5、长安一片月,万户捣衣声。 李白
6、明月出天山,苍茫云海间。 李白
7、醉月频中圣,迷花不事君。 李白
8、却下水晶帘,玲珑望秋月。 李白</FONT></TD></TR></TABLE></DIV>
18
 楼主| 发表于 2004-9-25 23:00:23 | 只看该作者
<>月饼是谁发明的?

  
  中秋吃月饼,和端午吃粽子、元宵节吃汤圆一样,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。古往今来,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、团圆的象征。每逢中秋,皓月当空,阖家团聚,品饼赏月,谈天说地,尽享天伦之乐。 </P><>  月饼,又称胡饼、宫饼、小饼、月团、团圆饼等,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,沿传下来,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。 </P><>  月饼,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。据史料记载,早在殷、周时期,江、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 “太师饼”,此乃我国月饼的“始祖”。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,引进芝麻、胡桃,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,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,名曰“胡饼”。 </P><>  唐代,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,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。据说,有一年中秋之夜,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,唐太宗嫌“胡饼”名字不好听,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,心潮澎湃,随口而出“月饼”,从此“月饼”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。 </P><> 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“宫饼”,民间俗称为“小饼”、“月团”。苏东坡有诗云:“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和怡。” </P><>  宋代的文学家周密,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《武林旧事》中首次提到“月饼”之名称。 </P><>  到了明代,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。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,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,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。
</P><>
</P>[em10][em10][em10]
19
发表于 2004-9-26 02:03:23 | 只看该作者
<>啊啊啊,不行了啊,越说越想吃了</P><>把前面那个月满西楼改了一下:</P><>怀念2003迎新晚会-月满西楼</P><>其实昨天已经写过一篇月满西楼了,缘于poem版的征文,突然听到耳机里传来月满西楼那首曲子,于是便想到了桌面的布景,想到了那次晚会上大气的演出,于是再听一次。</P><>那次晚会是在体育馆里举办的,那么宏大的背景里,音乐声深深震撼人心,一直令人回味。
排演的时候是作为工作人员站在舞台外的,正好面对着她们的演出,轻轻的旋律,流畅的步伐,姿势柔顺飘逸,配合整体轻微的移动,只看到裙摆碎步,竟似云里匆匆而过的仙子,似乎到了月宫,当然我不是天蓬,不过那不要紧,要紧的是看舞的专注。</P><>舞蹈的好像是外院的一些女孩们,后来听说好像是研究生,也不知道是哪个院了。只是那时正对着女孩子们的表演,有幸离那么近去观看,确实是一种享受。
第一排是几个领舞的吧,跳得很熟练了,当然成了主要的视点了。舞场右面最前方的一位女子,专注看那轻盈的舞步时,突然碰到她眼里微微的笑意,在动作如波轻摆的同时,微笑在脸庞久久没有散去,刹那似乎看到清高的仙子,明亮的眸子,闪着快乐的轻高,调皮的不屑,造就了一种回味,想起月满西楼也许是缘于那双眼里透露的点点清高吧。</P><>若即若离的空间,在停滞时光的一刻之间,离我远去不可追的距离,然后遥望。终于发觉可以为了些什么而强留住眼神,沉醉一般。于是就那样慢慢看着,看着轻舞心扬,然后让心情也随着一起荡着,其实那时候没有什么心情的,因为一直沉醉在远久里传来的曲子里,沉醉在月宫里轻舞的快乐里。
不一的心情,不一的微笑,可以把感伤的曲子舞得多一分喜悦,倒是那忧伤时节心里的一点感动。我常常喜欢找寻那样一种感动,在不经意间想起时,温暖自不可言。</P><>只是后来晚会的时候,我们几个是站在体育馆的最高外的,舞蹈的时候使劲看着下面。离得远了才会有思念,离得远了又会生出另一种的美感,就看着那些细碎的步履演出的如花盛开的场面。高空看着毕竟有一种整体的效果,却失去了那个女子的眼神,或许跳舞的时候什么都可以不想,那么那种眼神的微笑里透露出的应该是那时的喜悦吧。我只是把一个月亮挂在幕布的上面,悬在空中,看着舞蹈慢慢走向尾声,看着月亮也慢慢收起。
如果是一场剧,可以自己控制着剧的开始结尾,那样的人生也许会充满了喜悦。</P><>回到宿舍就下了那一首歌,再听,将那幅照片作为桌面,不知不觉已经好久。</P>
20
 楼主| 发表于 2004-9-28 03:41:55 | 只看该作者
<>呵呵,哇,楼上如此专注,是否误以为舞者,是嫦娥呀(嘻嘻)</P><>明天,就是中秋了,终于可以吃月饼了,</P>[em10][em10][em10]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--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034号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北京徒步者 ( 京ICP备12041752号-2  

GMT+8, 2024-6-16 19:49 , Processed in 0.639512 second(s), 7 queries , Fil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3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